作品赏析:
《洗象图》《江山多娇》《翡翠山子》《道法自然》《忠义千秋》《中华佛韵》《夜游赤壁》
作者简介: 宋建国十分谦虚好学,他不仅对中国画研究,还对我国的摩崖石刻、历代玉器精品、当代中国著名大师作品进行观摩学习,并都下过苦功夫研究。他还常参观有关展览、博物馆,常去琉璃厂购买画册资料,几乎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玉器研究与创作之中。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 宋建国尝试在玉雕中融入国画艺术的写意理念,在作品中着意展示中国画的文化意境和特有的韵致气脉。这本是明代开创的传统,主张以形造神。但在当时,这种“创新”主要是为了迎合世俗文人特别是在野知识分子的审美需求,追求士人风雅和闲情逸致,看重把玩、玩赏功能,在器物类别上主要限于玉牌。清代对这种传统有所发展,工艺上更为精巧,士大夫雅趣的文化气质更为突出,但却少了明代的刚健硬朗。宋建国经过琢磨,决定不在器物上翻版名家画作,而是主张“立其念,成其形,修心通明入境”。他同样研习陈老莲、任伯年等著名画家的作品,汲取他们作品的立意和精气神儿,然后融入个人对艺术人生的理解和美学理想。在引入国画写意理念之后,宋建国又在玉雕山子上进行立体国画艺术研究,把透视学原理运用于玉雕山子,讲究作品的气场韵律,讲究意象空间透视,逐渐使自己的作品形成“古迈不失新雅”的艺术风格。 青白玉“济公活佛”、“刘海”、“和合二仙”、“洗象图”均获北京技协评比一等奖和长期保留品种及风格。在北京外贸和业内名家推崇下,在北方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玉雕艺术风格和流派。南红玛瑙“竹溪六逸”作品古逸天然、雅拙苍浑,在拍卖中突破玛瑙产品历史之最。这一时期的作品有些还被各类行业、刊物刊登。作为国内玉雕流派特点的介绍,如《玉器鉴赏与评估》并认定把国画写意的艺术概念巧妙运用到玉雕作品上来的典范。两千年前后的几年中,产品设计更加注重内涵讲究天然,提倡“天人合一”理念,追求“反朴归真”,力求民族艺术性的纯高,把愈是民族性强的艺术就愈具世界性的观点作为制玉把南,把古到极点就新到极点的艺术理念在玉雕作品中用“古镜天然,渊雅静穆”浑然太古之貌来陶冶温润世人的心境,追求人与天然完美的统一,白玉山子“盛唐风韵”、“松林雅士”在《珠宝鉴定》一书和两千年第三期《中国宝石》刊物中录用作品图片,专家并给予制作大气、技法创新、视觉效果美的评价,2003年全国玉雕行业“天宫奖”评比白玉山子“阿房宫”获金奖“高山流水”获银奖,青白玉“大富贵”获铜奖,以及九十年代后期给长城美术厂设计制作的大型巧色翡翠山子“群仙祝寿”、“八仙过海”均被北京市工艺美术协会专家评为玉雕珍品,其中“群仙祝寿”并被《中国工艺精粹》一书作为封面,在2003年给北京市工艺木刻厂设计制作的大型翡翠山子“中华佛韵”中,在玉雕制作中又拓宽了艺术效果的表现空间,克服了大场面中堆彻,经业内名家评定,给予新世纪大型玉雕翡翠山子中最杰出作品之一和珍品的认定,和2005年被评为首届百花奖“金奖”和北京市工美珍品奖,2004年经中国宝玉石协会、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评选委员会评定授予宋建国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称号。